检委会专职委员 熊俊
35年检察生涯弹指一挥间。回望走过的路,卷宗堆里的日夜、提审途中的奔波、法庭上的正义坚守,高墙内外的帮教,都在诉说着不变的“司法为民”检察初心,始终锚定着同样的使命:维护法律权威,捍卫公平正义。
秉精细,把规范准绳系牢
司法公正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而规范办案就是守护这条生命线的基石。今天翻开2004年我的老科长办理的这起故意伤害卷宗,让我想起了老一辈检察人“办案如办命”的叮嘱。方科长这份《审查报告》中,每份证据都有分析说明、案件中疑难点都有逐一分析,他的审查报告既是案件审查的全面记录、证据链的系统梳理,更是作出处理决定的法定依据。承办人不仅要依法规范制作每一份法律文书,负有审批职责的科长及分管检察长也要认真审查,确保文书质量,牢记“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
深研析,把证据钉成铁案
35年的办案历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案件质量是办案的生命线”,只有让每一份证据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才能做到不枉不纵。记得在办理一起诈骗案时,面对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和模糊不清的证人证言,我们办案组逐笔核对账目,自行补充侦查,既不放过任何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也不忽视对当事人有利的细节,最终既依法追究了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也保障了无辜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还办理了一起“人户分离”导致社区矫正人员漏管的案件。北京某区法院判决生效后将该案交付户籍所在地东西湖区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我们经过调查核实,发现该名矫正人员一直未到该地报到,其一直在北京打工。因此,我们与区司法局前往北京调查并与其在北京的暂住地矫正机构联系磋商,解决了其漏管的问题,并就在办案中出现的问题写成典型案例分析,被最高检《监所检察工作指导》采用。
暖民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始终坚持“如我在诉”,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化解心结。记得,前两年我接到一封信件,信访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要求检察机关监督立案。刑检承办人经审查后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书面答复信访人,信访人仍不服,多次声称要反映到最高检。鉴于多次答复其仍然不满意,经与原承办人、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联系后,拟进行公开听证。但因信访人年事已高、有基础疾病、家住外地等客观原因,不能来参加公开听证。于是我们又联系省院技术部门,与信访人所在地的的检察院远程连接接访系统。尽管最后因技术问题,没有实现远程公开听证,但信访人得知我们检察机关确实尽心尽力后,也同意检察机关的意见并表示愿意息诉罢访。
求极致,把热爱刻进岁月
从青丝到白发,我在检察岗位上走过了35载。有人问我,你在公诉部门一干就是20年,监所一干就是9年,你重复做这些工作的日子不枯燥吗?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是喜欢。近20年里,我办理的数千起案件无错无漏。作为业务骨干,几乎每年办案数位列第一,大案要案占办案数的90%。9年监所时光,驻所检察室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派驻检察室、由我们创办的阳光工作室被高检院表彰、法律文书被评为全国优秀并在全国推广、监所工作年年被评为优秀并在省市交流经验,办理的多起典型案例被高检院、省院采用。部门干警被评为全国业务标兵。后来到控申部门后,又打造了“百佳政法示范点”,办理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我始终认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检察工作对我来说是追求更是信仰。未来,我会继续坚守这份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法律的尊严,不负人民的重托。